吃臺灣好米,助台灣農民。

2022.09.09

蓬萊米、在來米怎麼分? 外觀口感大不同

蓬萊米(稉米)飯Q軟有彈性,是主食米飯的絕佳選擇;圖為情境照。(圖取自freepik)

 
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蓬萊米與在來米差在哪?農糧署在臉書專頁「鮮享農YA - 農糧署」發文說明,蓬萊米又稱稉米、在來米又稱秈米,前者外觀圓、黏性高且Q軟適中,適合作為飯、粥與壽司食用;後者外觀長、黏性低且粒粒分明,適合製成碗粿、蘿蔔糕、粄條等料理。

農糧署指出,稻米的種植歷史有3000年以上,臺灣本土栽種的稻米類型原為「秈米」,其外型細長、煮成米飯粒粒分明、口感鬆散較硬,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普遍種植的稻米類型;日據時代從日本引進「稉米」進行改良,並於1921年在陽明山竹子湖試種成功,這種米以「來自蓬萊仙島的米」為意涵,命名為「蓬萊米」;至於臺灣本土的秈米,則另稱為「在來米」以作出區隔。

農糧署表示,蓬萊米(稉米)飯Q軟有彈性,是主食米飯的絕佳選擇;在來米分為軟秈和硬秈,硬秈米的直鏈澱粉含量高,結晶度也高,有較佳的透明性,不過較沒有黏性,但都適合加工製作為碗粿、蘿蔔糕、粄條等食物。








資料來源:https://health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3752044